首頁 開班訊息 班主任的話 環境設備 師資介紹 榜單 行事曆與課表
 108年重考錄取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

人生中充滿意外,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決心和信念。
唸書前深呼吸放慢自己的呼吸節奏,拋開所有恐懼與煩惱。
重考最重要的不是坐在書桌前多久,而是隨時調整心態和唸書方法。

各位儒林的學弟妹大家好:
我是六樓的卓雋崴,108學測申請上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甲組(中醫雙主修醫學系),首先我想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段話來激勵各位:「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逐夢想而受傷」,我十分佩服在座每一位勇士,願意用青春歲月追逐自己的夢想,接著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因為人生中充滿意外,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決心和信念,老實說以我去年的程度,我根本不敢想像今年學測就能順利申請上,但是我在準備考試期間不斷調整心態和修正自己的弱點(在後面會說明我如何調適心情),再來稍微介紹一下我應屆時的狀況,高一高二我還算認真,班排曾有過前十名,但高三準備學測時我迷上小說,高一高二的複習和高三選修沒有認真唸,導致學測大爆炸,毫無懸念的直接拚指考,考前衝刺的念書策略錯誤以及高三上選修內容破洞太多,指考考完自以為是的連答案都沒對就跑去放暑假了(各位千萬不要學我,考完一定要對答案讓心裡有個底啊~),收到成績單時我還天真的期望能上中字輩的學校,殊不知因為107指考數學比較簡單,大家分數都暴漲,最後8月分發結果,我分發到國立末段二類科系,當下有些猶豫,甚至想和現實妥協直接去唸,然而上ptt看了許多學長姐的經驗分享後,後來我在儒林開課第一天來試聽,聽完後我發現自己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其實是應屆太混程度太差啦),於是最終我決定踏上重考之路。
先提醒各位如果開課前沒有認真唸書也不要太自責(我是進入重考班後才重拾書本啦),但是開課後一定要維持規律的作息並找出高效率的唸書方式。我認為每個人讀書與紓壓的方式不同,希望大家能在眾多方法中,找出自己習慣及適合的方式,也希望大家維持自己讀書的節奏,千萬不要受分數起伏而影響心情與唸書步調,接下來是我的唸書與心態調整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國文(12級→15級)
國寫:
作文常令許多人頭痛,應屆時我兩篇文章加起來22(好像吧~有點忘了),今年兩篇能拿到40要感謝儒林週考作文以及薛導的額外練習,額外練習的作文有時在課堂上寫不完,但我都會用禮拜六下午的時間補(因為我直接放棄上社會課)。我平常會整理作文專用筆記本,把好的開頭結尾、新奇想法收集起來,順便把類型相近題目一起分析,我也會紀錄一些勵志短語,晚上有空就翻一翻。儒林模考分數不用太在意,但要確實訂正(逼自己三天內處理好,不然時間久了會忘記),可以把當時沒想到、老師的補充加進去,重新寫一篇,時間久了能漸漸架構自己的寫作思維模式,另外也要多注意時事,像108學測作文理性題就出對於學校販售含糖飲料的看法,雖然沒有看過類似的新聞不會影響作答,但由此可見大考中心的取材越來越生活化,如果有空可以多看看新聞(我都是利用禮拜天晚上看新聞,最後會介紹我怎麼運用禮拜天),情意題注意不要陳腔濫調,108學測第二題(溫暖的心)我是寫日本福島核災的50勇士的故事,新穎的取材加上個人真切的體悟能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尤其作文從108學測開始延長10分鐘後,更應該好好把握每一次考試累積經驗的機會。
選擇題:
近年來選擇題已經從國學常識變為閱讀素養,國學常識雖然考的比重逐漸降低,但還是要認真上課與抄筆記,我是用下課時間熟記老師上課的內容,然後把課本後面的選擇題全部寫完,之後利用其他空閒時間多掃幾回。另外陳湘老師的嘿皮書蠻值得寫的,我固定每個禮拜寫一回,不知不覺就寫完了,千萬不要考前再來寫,到時候看到一堆空白真的會崩潰到不想寫啊~~我有額外去買閱讀參考書,雖然有時覺得答案很偏,但重要的是訓練看文章的速度,尤其是文言文,不要急著看注釋,多看2∼3遍能提升語感,總之要習慣長文閱讀的感覺,因為語文科進步的速度不像數理科一般快速,要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實力,最後考前衝刺仍要維持手感,不然很久沒碰寫題目會很卡喔。
英文(13級→15級)
閱讀測驗:
應屆時我錯了很多閱讀測驗,重考這一年重新調整學習方式,除了訂常春藤和練習趙捷發的閱讀測驗外,我還買了寂天出版社的閱測(可以問趙捷還有沒有推薦的),每天固定練四篇閱測題組並限時30分鐘(一定要鞭策自己,考場上因為謹慎會看比較久),週考的考卷要認真把它看完,練到後來大約20分鐘內就能夠寫完,最後學測閱讀測驗全對喔~~
單字:
我習慣邊上課邊記,課堂補充單字我會用活頁筆記本抄下來,如果可以的話也能用手機拍下來(重考期間我是用預付卡,完全不可能上網),在通勤或排隊時可以拿出來看一看(要注意不要不小心滑到IG),總之一定要好好把握每個零碎的時間。
手寫:
作文每次週考都要寫,不要因為時間太趕而放棄,就算寫不完也沒關係,因為每天要念的書很多,如果這禮拜沒寫到,很難再找時間寫,而且持續練習能夠提升寫作的速度和熟練度,上課補充的寫作技巧要多多用於週考中,最後會發現在考場上用的句法結構和單字,往往是平常熟透的內容,說是反射動作也不為過。此外我會利用中午吃飯時間邊吃飯邊複習英文 (我都是蒸便當,省下出去買的時間),但要小心不要消化不良,把零碎時間一點一滴省下來,能做到的事情真的超乎想像。
數學(12級→14級)
因為清楚自己題目練習量太少而且觀念不夠扎實,所以上數學課時我都非常專心。陳穎老師上課步調很快,建議大家把握老師解題前給的思考時間,通常我會把第一眼看到的想法和算式記錄下來,等老師講解時就可以對照差異,寫錯時我會用紅筆註記,方便之後複習。丁誠老師解題風格靈活,有時候一個題目會用到很多觀念和技巧,認真吸收能夠活化思考。許哲老師上課內容豐富,觀念講解仔細,如果速度跟得上的話,建議邊上課邊算等一下會上到的例題,如此一來能夠減少後續複習的時間。數學是我投資最多時間的科目,念書方式我是參考許多學長姐推薦的方法,晚自習將白天上課的例題,用白紙遮起來再算一遍,如果寫錯就在旁邊用紅筆寫上R1,如果幾天後又錯就寫上R2,我會複習完當天上課的內容,並寫一些後面的作業,另外我有一個小習慣,我會用綠筆在題號旁註明這題為什麼會寫錯,是計算錯、誤解題意或觀念不熟,例如向量沒有考慮到方向性(正負)、算幾不等式要檢驗等號成立時是否合理、排列組合分組與自由分配沒有除以重複的階層,不同顏色的標記讓我可以在考前複習時,清楚自己觀念的弱點,也省去時間回想當時為什麼會寫錯,作業我一定會在下禮拜老師上課前全部寫完,另外我常常會搞混重要公式和使用時機,所以我有做數學觀念筆記本,像是數據分析、向量、圓錐曲線和排列組合等單元,至於數學週考我會在當下訂正完,但我沒有額外做錯誤訂正本,因為時間不夠加上本身不喜歡剪貼,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提早複習課程內容,我是十一月就開始複習數學了,考試前所有內容我都複習了3遍以上,越早複習考前壓力才不會那麼大。
自然(12級→15級)
學測自然從107年後漸漸往閱讀理解等素養方向出題,雖然108年自然多了10分鐘,但在考場上寫起來真的很吃力,像我是在打鐘前2分鐘才寫完,連檢查的時間都沒有,建議大家選修內容不能忽略,而且還要多練習情境題與長文閱讀,尤其學測近年常超綱到指考內容,對於已經完整讀過選修的重考生來說,這是我們贏過應屆生的優勢,絕對要好好把握。
物理:
物理是我最爛的科目(看我應屆5字頭的分數就知道〒.〒),專心聽啟原和宏泰的課能重新釐清觀念,我上課前會吃一根香蕉提神(我個人不習慣喝咖啡或茶),在老師講解題目前我會自己先算過一遍,這樣老師講解時印象會比較深,作業要寫多少就依照個人需求囉,像我至少會把上課內容多複習幾遍,並把基本觀念弄熟,初期直線平面運動、牛頓力學等作業還有辦法全部寫完,但是越接近考試還要兼顧主科的複習,作業量實在是吃不消,所以我選擇挑題寫(盡量不要學我喔~),如果程度不錯我覺得作業就多寫一點吧,反正多寫不會吃虧,也可以增強自己的熟練度。
化學:
博之老師和慕文老師的功力真的沒話說,不過要注意上課不要睡著喔,老師們的語氣平緩,但裡面卻隱藏許多重要觀念,如果想睡覺的話可以用茶或咖啡提神(我個人習慣用香蕉來提神),另外如果這個章節我比較熟的話,我會在老師講解題目的空檔,先把後面的作業寫一寫,雖然博之老師在學測前上的很多選修範圍,但我還是會專心聽課,不要因為是指考範圍就覺得不重要,有可能學測閱讀題就考出來,真的不能鐵齒,仍要按部就班的消化老師上課的內容,下課可以多問問題,能學到很多東西,如果沒有寫作業更要在後面聽別人問問題,因為別人的盲點常常是我們忽略的地方,況且別人的問題都是經過反覆思考咀嚼的,能夠短時間吸取別人的精華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生物:
我會用活頁筆記本把許仁的板書抄下來,利用中午吃飯時間複習,多看幾次就能熟讀,而黃偉老師的講義圖片精美色彩豐富,如果喜歡用顏色來記憶的人蠻適合的,雖然老師們有時候上的內容可能超過學測表定範圍,但就像我前面所說的,近年來學測會考到指考範圍,所以要認真上課及抄筆記,讓我最開心的還是老師們命中很多108學測的題目,讓我在考場上有如吃了一顆定心丸呢,另外最近學測很愛考實驗題,所以實驗操作流程及背後隱藏的原理也要會,生物我沒有額外買參考書,我個人覺得專心上課然後把觀念弄懂,並認真寫儒林的週考與模擬考,對我來說就夠了,不過每個人的程度都不太一樣,還是要依照自己的狀態來評估。
地科:
地科應該是大家最常忽略的科目,畢竟還是佔了學測四分之一的分數,所以我的方式是認真上龍爺爺的課然後勤作筆記,我有額外買新關鍵練習,我會利用下課時間,在後面聽別人問問題,順便釐清自己盲點(尤其是自己的弱科更要多聽聽看別人的問題呀~),地科真的要多做練習,尤其最近的素養考題越來越活,有空也能寫各區的模擬考,不過模考的分數不要太在意,考不好不用太沮喪,當然考好也不能信心爆棚,因為最重要的還是學測指考這些戰役,所以維持心情的平靜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13級→11級)
因為今年五選四的關係,一開始我就放生社會了,只憑著應屆的基礎,沒有上課或買參考書,如果想要多一點學校做選擇,社會科一定要好好把握。
關於心態調適:
第一次學測模擬考我的棟排只有539名,馬上失去保證資格,而且我也是那一排考最差的,當時曾陷入一段低潮,每次週考時總覺得比不上旁邊的人,無形中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後來經過各種嘗試與修改,我發現慢跑能幫我克服這些,除了幫我紓壓外,也提升我的唸書效率,於是我在排解壓力後,每天持續反省其他造成唸書效率低落的原因,結果發現自己讀書時心情起伏不定,甚至會胡思亂想,於是我試著在唸書前深呼吸放慢自己的呼吸節奏,拋開所有恐懼與煩惱,我發現5到10分鐘左右的呼吸調節能幫助我穩定心情波動,同時提升我唸書的專注力,經過數次調整後,我模考的棟排都維持在200名左右(當然這些成績還是參考就好,把它當作是一股督促我們唸書的外力),另外我會在洗澡的時候聽一些抒情的音樂(個人喜歡聽凱文.柯恩、久石讓、石進與李閏珉),因為經過一整天的體力消耗,如果沒有常常轉換心情,身心往往會彈性疲乏(那樣書會唸不進去,心理會更加焦慮喔),於是我習慣藉由音樂調整自己的心情。
關於週考:
有些人很在意週考成績甚至會特別去準備,不過我覺得那只是檢視學習效率的指標而已,所以我沒有特別去準備,但是我每一堂課都十分認真聽講,除了做筆記以外,邊上課邊記也很重要,雖然在上課完到週考前不一定有時間可以複習,然而用上課的印象,和平常累積的實力去寫考卷,不只可以訓練臨場感,還能順便測試自己是不是真的學會了,當然週考考不好也不要灰心,更不要得失心太重,畢竟重考是一場馬拉松,唯有不斷地向前、一再地調整自己的心情才能持續下去,因為真正需要在意的是位於終點線的學測與指考,而週考就像途中的休息站,隨時提醒我們調整唸書策略,也協助我們強化心理素質與抗壓力。
關於提神小方法:
晚自習有的時候我會唸到心煩意亂,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先離開教室,在教室外面吃一根香蕉(香蕉富含鉀離子,能迅速提神喔),花個五分鐘沉澱心情然後四處散個步,之後洗個臉再回到教室繼續唸書,我認為晚自習常常是最容易鬆懈的時刻,尤其當唸了一整天的書和受到無數的考卷轟炸,腦袋常常會恍神當機,所以我個人是以40到50分鐘休息一次(少量多餐的概念~),偶爾起來走一走、扭一扭身體,這樣做能放鬆緊繃的身體,也給自己一個短暫的時間喘息,不過如果常常在晚自習的時候都很累的話,就要自己檢視是不是平常睡眠不足,或是運動量不夠導致唸書的效率低落,平時就要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情與狀態。
關於晚晚自習:
大約十月或十一月的時候儒林有所謂的晚晚自習,晚晚自習是在晚自習九點四十分以後,繼續留在補習班唸書到十一點,雖然這是一套很棒的制度,但我一次都沒有留過,因為我覺得白天認真上課,晚上唸完當天上課的內容與作業,說實在的一整天下來已經消耗我大部分的體力,如果我再繼續留下來自習,唸書效率無法達到我的期望,所以我選擇趕快回家洗個澡,如果洗完澡後精神好就稍微複習今天唸的內容,不然就吃個消夜(哈哈~變胖的元凶),每天我固定12點前睡覺,維持早睡早起的習慣才能儲備好足夠的體力,迎接明天的挑戰,雖然要唸的書很多,但是要記住效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養成規律的作息,寧可每天早起花30分鐘複習,也不要為了勉強把進度唸完而晚睡,進一步影響明天的學習品質,不過還是老話一句,每個人的狀況與習慣不同,大家要依照自己的體力來評估。
關於禮拜天的安排:
禮拜六晚上我會留在儒林唸書唸到9點多,而禮拜天是唯一可以短暫脫離緊湊步調的一天,所以我都會給自己一些小確幸,我會睡到自然醒(大概9點多),之後在家念書念到下午5點多,這個時候體力與精神差不多到達緊繃的極限,所以我會去學校慢跑或打球,因為一直坐著對身體不好,而且多運動除了紓壓外,也可以提高唸書專注力。我是從11月就開始用禮拜天複習數物化學測範圍,提早複習會發現到考前衝刺變得很輕鬆。總之禮拜天晚上我不會再碰書,這個時間我會完全放鬆自己,看新聞、聽音樂或與家人聊天,調整好心情並迎接下禮拜的挑戰,因為重考最重要的不是坐在書桌前多久,而是隨時調整心態和念書方法,希望各位學弟妹都能順利達成自己的目標。


  國文 英文 數學 自然 社會 總級分
107學測 12 13 12 12 13 62
108學測 15 15 14 15 11(沒準備) 70
  英文 數甲 物理 化學 生物 總分
107指考 83 67.6 55 70.6 65.2 336.3

註:學長性向分析為 內向>外向  具體>想像  理性>感性  計劃>彈性

想了解自己性向分析的類型及針對學習方法改善調整可至一樓大廳找吳老師
上一頁
 
儒林專業升大學文教群(台北儒林、同心、儒苑)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懷寧街60號 電話:(02)23719560‧(02)23613266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儒林專業升大學文教群所有,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複製或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d